我記得我小時候,到外婆家過年,和鄰居小朋友一起玩時,不小心摔跤把新衣服摔破了。我們倆都好害怕,媽媽和阿姨喊我們回家吃飯,我們都不敢回家。等媽媽和阿姨在樓下的院子里找到我們時,都急壞了。媽媽看到我身上臟了,問我是不是摔跤了,有沒有受傷。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媽媽,突然阿姨就打了小朋友一巴掌“你看,只會到處瘋,新衣服也破了。以后再也不給你買了。走,回家,飯也別吃了。”小朋友哭的很傷心。我媽媽趕緊攔著,還把小朋友和阿姨都請到外婆家吃飯了。從外婆家回來,我跟媽媽說:“媽媽,我真的怕你也會打我,因為我知道這衣服很貴”。媽媽說:“你知道還這么不小心,其實相比衣服,媽媽更怕你受傷,因為你受傷了看病的錢比衣服還貴,更貴的是你摔嚴重了會影響你以后的人生。好在只是摔破了衣服!媽媽反而安心啦。媽媽小時候也挨過打,有一次吃飯摔破了碗被你外婆打。因為那個時候一家也沒幾個碗。外婆打我也是為了讓弟弟妹妹記住。那個年代幾個孩子不打根本管不住”。 中國一直有這個“打”的傳統(tǒng)“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每個年代家長都會打小孩,但我不鼓勵這種方法,能用其他更好的方法處理是最好。不行用“小打”做為懲戒即可。我的標題里面有選擇兩個字。就是想說明“打”的時候你是可以理智的思考的。只是看每個人思考的重點在哪里。老話說“打皮了,再打就管不住了”?,F在說“三歲內的小孩不能打,六歲以后的小孩不能打”。
“打”孩子是個不能回避的問題。那能不能有選擇的“打”呢。最好有能力不“打”!你會在什么情況下選擇“打”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