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說的是北京的公交非常的便宜,但需要辦理市政一卡通,市政一卡通乘公交刷卡是可以打4折的,一般北京市內(nèi)公交刷卡只需要4毛錢,坐地鐵從這頭坐到另一頭,就算是轉(zhuǎn)好幾趟地鐵,只要不出站都只需2元錢,市政一卡通原本北京站A出口內(nèi)是有辦理的,但是由于北京站人太多所以已經(jīng)暫停辦理,需要乘地鐵坐一站路到建國門C出口處辦理市政一卡通(在此也可以辦理退卡業(yè)務(wù)),市政一卡通需要押金20元,也就是說100元,卡內(nèi)實際只有80元,辦理退卡時押金和卡內(nèi)余額是可退回的(有一點大家必須注意,北京的有些公交是分段計價的,也就是說你上車需要刷卡,下車的時候也必須刷卡,這樣就不會重復(fù)計價也不會收您全程的錢,如果您下車忘記刷卡了,或者出地鐵沒有刷卡,那么對不起了您這卡也就退不了了,因為此卡公交信息不完善辦理不了退卡業(yè)務(wù),你就只能帶回家留作紀念了)。
切記切記,我們最后就有一張卡沒退的了,加上押金有70多,淚奔。。。
我們是22日(趕在五一前)晚上6:25的火車從長沙出發(fā)第二天上午10:50到達北京站,但是由于火車晚點2小時打亂了我們原本的行程安排,所以第一天的行程臨時做了調(diào)整,原本是安排:第一天:住宿、雍和宮、孔廟、國子監(jiān)、天壇(如果你們是一早就到北京的話,可以先玩東線這幾個點)。只得先去客棧,然后直奔天壇了(各位驢友建議您在手機上下一個百度地圖,用起來十分方便,也可以幫您節(jié)省很多時間)。 23日中午12:45左右到達北京站。
-
這是我媽還有姨媽,我們剛下火車,就迫不及待的抱孫,行李都不要了,可憐的我,只能幫她拖行李,我納悶就她一個人箱子怎么這么重,后來才知道,里頭放了不少零食,都是給孫子買的。
從北京站乘地鐵2號線前往臥龍客棧,在鼓樓大街站下車步行幾百米就到了。房間還比較干凈整潔,唯一不太好的就是隔音效果不是很好。房間我們是在網(wǎng)上團購,提前預(yù)約定好,這也是省錢的方法哦。
北京游第一天:
第一天下午原本打算中午把東西放下后去王胖子驢肉火燒鼓樓店吃午飯的,無奈火車晚點2個小時,時間怕不夠,也就在客棧泡了泡面隨便吃了吃,就出發(fā)前往天壇公園了。客棧出發(fā)乘107轉(zhuǎn)地鐵5號線就到了天壇公園東門了。
天壇: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墻兩重,形成內(nèi)外壇,壇墻南方北圓,象征天圓地方。
模特:老公小姨+小姨的兒子(我崽的小叔叔,大兩歲)+彭祺涵小朋友(我崽),北京的櫻花開的真是時候,人比花嬌,哈哈!
姨媽69歲了,來前還擔(dān)心70才能買到老年人優(yōu)惠票,其實北京都是滿60歲的老人就可以買優(yōu)惠票。
相傳祈年殿還有一個傳說,當(dāng)年修天壇祈年殿時,召了上千民工,不分晝夜地干。一天,有個年近七十的老人,說他會木工,要求做幾天工,掙口飯吃。工頭可憐他,就讓他跟劉木匠干活。劉木匠只顧干自己的活也不告訴老頭要干什么,老頭兒閑著沒事,就問:“叫我做點兒什么呢?”劉木匠踢過一個半尺長的圓木頭,“給你,就干這個吧!”也不告訴做什么,怎么做。老頭兒也不問,扛起木頭到一邊做了起來。他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把個木頭上下四面,畫了密密麻麻的數(shù)不清多少根黑線。第二天上工時間過了,還不見老頭兒人影。劉木匠生氣地說:“簡直是胡鬧,一天也沒干出什么活兒來!”邊說著,邊走到老頭兒做活的地方,踢了那塊木頭一腳,嘴里不停地嘮叨:“這叫什么活兒呀!”話音剛落,只聽那木頭“嘩啦”一聲,全散了,變成了無數(shù)塊木楔子,上面還有號碼。劉木匠一怔,知道必有緣故,馬上把這些木楔細心地藏起來。他想:說不定是祖師爺魯班的指點,這些東西將來一定能派上用場。
祈年殿快完工了,可是在安裝房頂時,每個梁柱的接口處都不牢固。這時候,劉木匠想起自己保存的那包木楔子。拿來一用,不大不小,正好將“飛頭”與“老檐”牢牢固定住。最后,這些木楔都用上了,不多不少。有人覺得奇怪,就問:“劉木匠,你怎么知道事先預(yù)備好這些木楔呢?”劉木匠就把那老頭兒的事告訴了大家,大家都十分感激祖師爺?shù)年P(guān)懷和幫助。
在北京見的多的除了宮殿,就是這些百年老樹,恨不得每棵樹就有一個傳說。
這棵樹位于回音壁外,名叫九龍柏又名“九龍迎圣”, 傳說清乾隆皇帝有一次到天壇來祭天,當(dāng)他視察完大典的準(zhǔn)備情況,在皇彎宇圍墻下休息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一種奇怪的聲音。于是乾隆皇帝就四處尋找,發(fā)現(xiàn)在圍墻下有九條蛇,一下子就鉆入了泥土當(dāng)中。乾隆皇帝命人出皇彎宇繼續(xù)抓蛇,四處尋找不見,突然發(fā)現(xiàn)圍墻外有一棵樹,樹干表面布滿溝紋,就像九條龍騰飛,所以就起名叫九龍柏。
-
這里便是皇穹宇里面的回音壁了,由于回音壁以前遭到游客在上面亂畫亂刻所以墻邊都用鐵欄桿給圍了起來,由于墻壁遭到破壞表面不在光滑所以效果也不是很好了,不過在墻這一側(cè)大叫名字,再另一側(cè)還是能通過墻傳過來。
我測試過了,確實能回音,不過喊的人太多,聲音太吵雜。
清代第四帝乾隆不甘寂寞,喜愛游覽活動,盡人皆知。
據(jù)民間傳說,有一天,他在皇宮呆得實在乏味,便帶上提督、衛(wèi)士各一人,微服出宮旅游觀光而去。
他們一起來到天壇,想自由自在走走幾個地方。當(dāng)步入回音壁時,乾隆已累得疲勞不堪,于是在西墻靠墻休息。但他剛坐下,便聽到一聲又一聲凄慘的蛙叫之聲,乾隆下意識地面朝北,蛙聲更加清晰,朝南因受門洞影響而無此聲。乾隆氣憤起身道:“蛙叫聲使我心煩,難以休息,你們?nèi)⑺s走吧!”提督、衛(wèi)士二人遵旨尋去發(fā)現(xiàn)在回音壁內(nèi)東墻下,有一條長達兩米多的大蛇,正咬住一只慘叫的青蛙進行吞食。
他們見蛇到后膽顫心驚,說“長蟲十分嚇人,若驚了圣駕可不得了??!”然后二人商議打蛇辦法。此時,乾隆聞聲走了過來,言:“我在西墻下就聽見你們的議論了。大蛇并不可怕,你們將它打死就是了,我回避到西墻去吧?!倍藫]刀斬蛇,大蛇的慘叫聲,乾隆在西墻下也聽處真真切切,為了進一步驗證圍墻是否有回音?他要求二人在東墻下面朝北對墻與之講話,果然對話聲如在跟前。此時,乾隆驚喜地歡呼雀躍起來,連喊“奇哉!妙哉!”盛贊該墻建筑講究,有迂回之音。說:“我來為之賜名,就叫它回音壁吧!”
此后回音壁之名流傳下來,名揚海內(nèi)外了!
模特:我老公的媽媽,我的婆婆
這個地方叫圜丘壇,也就是皇帝老兒祭天的地方,別看這就一三層漢白玉壇,講究還蠻多,壇面一層是九塊扇面形石塊,二層是十八塊,三層·····以此類推,整整九九八十一塊。這臺階也是九的倍數(shù),這欄板還是九和九,整整三百六十塊,正和歷法中的一周天三百六十度的數(shù)目,象征著皇帝九五之尊至高無上的地位。 這個圜丘中心的圓形石板稱“天心石”,站在天心石上高呼,回音很大,好似一呼百應(yīng)。在天心石中心說話,自我感覺話聲拉長、響亮。在天心石上擊掌,可以聽到三聲回音。
逛完天壇大家都快餓趴下來了,于是我們直奔東來順天壇店吃刷羊肉咯。 這個火鍋還是我們小時在家吃的那種燒炭的老火鍋,真的是好懷念啊,吃起來特別有滋味。這頓飯是在千品團團購的東來順8-10人餐,我們一行10人,成人8人,小孩2人真是吃不完,每人都吃到撐還有很多剩下來的,各種肉類味道還行,網(wǎng)上看很多人說味道好服務(wù)不行,但是我覺得還行吧,可能我要求不高,東西上的很快,服務(wù)員也很有禮貌,唯一不足的就是后面點了2碗米飯上的很慢,催了幾次。這頓飯人均花了75元(小孩不算),很劃算。
就是鍋底,竟然搞的粉末兌白開水,感覺百年老店越來越差了,我們自家吃火鍋都是燉骨頭湯。唉,在外面吃吃,要求不能太高!
第一天行程完畢,總體來說,一個字:累
PS:碼貼更累,網(wǎng)速慢的要死!
未完待續(xù),后面的行程我會以回帖的形式更新在后面,敬請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