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04小時
- 注冊時間
- 2012-8-4
- 私房錢
- 20233
- 閱讀權限
- 31
- 積分
- 16019
- 帖子
- 1582
- 精華
- 0
- UID
- 8092753
         
- 私房錢
- 20233
- 寶寶生日
- 2000-10-17
- 積分
- 16019
- UID
- 8092753
|
本帖最后由 笑口常開舒穗 于 2013-7-14 20:05 編輯
七月十四日 星期天 天氣:晴
參觀青島民俗館
青島民俗館在四方區(qū)海云庵。距離姥爺家不遠,今天我們全家決定陪姥姥姥爺去一探究竟。
我們隨著人流進入展館,展館的解說員介紹,青島民俗館占地面積2400余平方米,是以青島城市民俗文化為主線,著力彰顯老城區(qū)豐富的歷史文脈和文化資源,包含了不同年代的民俗風情和風貌。我們按照 “序廳”、“民俗風情”、“港口風情”和“城市風情”的順序參觀,各展區(qū)展示元素基本是按照不同年代排列,大致分為 29個板塊,真是一處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俗風情的綜合性民俗展館。你看,展館內的許多場景的復原,非常逼真,讓爸爸媽媽姥姥姥爺都回憶起了“兒時”的記憶。石磨就是我小時候在家磨糧食的石磨;雜貨鋪就是街頭的小賣部,柜臺上放著裝有形如桔子瓣的水果糖以及高粱飴、江米條等傳統(tǒng)小吃;拐角處茶爐,拉動風箱,灶膛內的爐火更旺,50年代1毛12壺,零買1分1壺,那個大茶爐,雖然不能真正地放出開水,但能聽到水開時那惟妙惟肖的哨聲;理發(fā)店里放著老式躺椅,理發(fā)師傅腳一踩,躺椅的高度能自動調節(jié)。一位五十開外的顧客滿腮白色泡沫,正在靜靜地享受著刮臉的舒坦;酒館、郵局等都讓人記憶猶新。民俗館的確為市民提供“學民俗、看民俗、體驗民俗”的重要場所。
民俗風情展示區(qū)還原了清末民初時大戶人家拜年、新婚的場景。就連此大戶人家門樓的修建也非常逼真,門樓高大,煞是氣派,門樓四角飛檐上飾有“龍頭”、“壽狗”等吉祥物。室內物品,從木質的風化程度判斷,它歷經(jīng)上百年風雨侵襲的滄桑。這里還擺放著花轎、嫁衣等實物。這套制作精美的清朝末年的結婚禮服,據(jù)講是74歲的市民孫樹蘭今年專門為民俗博物館捐贈的家傳之寶。
在城市風情區(qū),最引人注目的是四方機車車輛廠設計制造的我國第一臺蒸汽機車的模型。它仿真還原了老式火車的原始風貌,將火車的汽笛聲、飛速轉動的車輪聲,連同火車放氣的氣流聲,形象逼真地展現(xiàn)在游客面前。游客還可以登上駕駛室體驗自己開火車的感覺。姥爺在火車旁徘徊許久,要知道他可是四方機廠的退休工人,和火車打了一輩子的交道。 城市風情區(qū)還設置了老郵局、西餐廳、服裝店、雜貨鋪、理發(fā)店、瑞蚨祥、義德貨棧、照相館、大戲院、高級職員住宅等。
我們在青島民俗館流連忘返,深深感受到設計者在細節(jié)上的精雕細刻。瑞蚨祥綢緞莊不僅陳列有布料,還在柜臺上方拉起了鐵絲,這條鐵絲是用來傳送單據(jù)。門口處,放置著一個可以坐上去的錢柜。媽媽告訴我:當時,掌柜的就是坐在這個錢柜上面收錢,等到打烊之后再打開錢柜。雜貨鋪還原了大茶爐,走近茶爐還可以感受到襲來的熱浪。只是這熱浪來自上方的大功率空調。理發(fā)店內,不僅理發(fā)椅是實物,就連在此陳列的刮臉刀、皮帶、燙發(fā)煲等也全部是20世紀60年代前的理發(fā)用具……
親愛的朋友,了解青島民俗就到青島民俗館吧,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流連忘返。
-
-
1917年康有為第一次來青島留下的腳印
-
我是推磨小能手
-
雜貨鋪
-
|
-
總評分: 私房錢 + 20
查看全部評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