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熊孩子們開始放暑假啦! 但是在放暑假之前要經(jīng)歷一件“恐怖”的事情——發(fā)放期末考試成績單。 還記得小時候考試沒考好,卷子塞書包里都塞皺吧了都不敢拿出來找麻麻簽字,怕麻麻看到考的分數(shù)后再訓自己一頓(童年陰影歷歷在目) 當自己成為寶媽,我們又該如何跟孩子談成績呢?
-
高分不“捧”,總結經(jīng)驗 很多家長一味的崇尚“鼓勵式教育”,如果孩子取得了一個優(yōu)異的成績,那家長必然是喜上眉梢的,但不應該作重獎等過分的表示,將孩子“捧”得高高在上。因為這樣的做法會在無形中滋養(yǎng)孩子驕傲的情緒。 其實,家長們可以給予孩子一個愛的抱抱,給孩子買一些好吃的,也可以帶孩子到書店去買幾本書,滿足孩子一次合理的請求,更可以趁著暑假多帶孩子出去旅游增長見識,這些都不乏是給孩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獎勵。但是要注意,這些獎勵不能讓孩子習以為常,提出“媽媽你不給我買這個下次考試我就不好好考”的條件。 除了給孩子適度的獎勵,家長更應該幫助孩子分析成績,幫助孩子總結經(jīng)驗,為下一次的考試“更上一層樓”打下扎實的基礎。
低分不“打罵”,找出差距 面對孩子成績差或下降,許多家長會沉不住氣:“不爭氣”、“沒出息”,“枉費了家長的一片苦心”,進而推論出孩子“太笨”、“沒有希望”,甚至惡語相譏,拳腳相加,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小編有一次在公交車上聽見一位媽媽大聲的呵斥自己孩子作業(yè)沒做好,訓了足足有20分鐘。其實這樣,不但無助于孩子成績的提高,只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多例子都證明,打罵孩子是無法解決問題的,只有蹲下身來,平等地、平靜地和孩子探討、交流,孩子才能把自己真實的想法說出來,這樣才能找出孩子的問題所在。
如果孩子考了一個不甚理想的分數(shù),家長要先在語言上給予安慰與鼓勵,告訴孩子只要盡力發(fā)揮了,就應“勝固言喜敗亦欣”。然后,應具體分析孩子的情況,是不是思想上不重視、還是學習方法不適合、抑或是考試時間未能合理分配等等。同時,針對卷面情況,找出不足與差距,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與鼓勵,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有的孩子學習成績下降,也可能因為內心的一些小秘密不愿意跟家長說,比如“老師傷孩子自尊了,不喜歡這個老師所以不愿意上這門課”“在學校里跟同學們相處的不愉快從而排斥上學”等等。家長們需要耐心找出原因,挖掘孩子成績差或下降的根源所在,而不是一味的訓斥孩子。
不和別人家孩子比成績 很多家長總是看“別人家孩子好”。不免拿孩子的玩伴或同學作比較。考試成績出來后,教育孩子說“你看XX考100分,你怎么考60分,以后人家還愿意跟你玩嗎?”“你怎么連隔壁小明都考不過,你還能干啥!”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豎立榜樣像成績好的孩子學習,而不是一味的拿自己孩子的短板和別人長處比,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孩子自卑的心理,覺的自己不如別人。 理智評價,引導幫助我們每天都在面對自己的孩子,由于一種定勢或是習慣,我們會覺得孩子的言行舉止、思維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我們贊成用賞識的目光來看待孩子。但是,切記“賞識”并非“袒護”,我們應學會理智的評價自己的孩子現(xiàn)在的孩子一切都走得過于順利,所以適宜的讓他們經(jīng)受一些挫折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定下目標,鼓勵為主每次考試后,家長應與孩子一起,通過分析試卷,結合孩子當前的學習狀態(tài),共同分析孩子的實際能力,從而定下一個切實可行的奮斗目標。在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最近發(fā)展區(qū)”,就是說我們在幫孩子制定下一步的目標時,可以定得比孩子的實際能力高出一點,引導孩子“跳一跳,摘果子”。但我們應該明白這個目標不是“軍令狀”,不是死命令,平時應多在精神上鼓勵孩子,在學習上、生活上多關心、過問孩子的情況,讓孩子學得愉快、考得輕松。反之,若不問青紅皂白就來一頓“棍棒交加”,只能打掉孩子的上進心、積極性。 望子(女)成龍(鳳)是每一個家長的最大心愿,但應針對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以良好、務實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的每次考試分數(shù),讓孩子在和風細雨中茁壯成長一些家長一味看重、追求好成績,認為只有好成績才是最重要!然而,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是存在一些差異的!有的孩子擅長邏輯思維,有的孩子擅長形象思維,有的孩子對電子產(chǎn)品感興趣,有的孩子對花花草草感興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賦,也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短板。如果孩子確實盡力了,在自己年齡段里應該知曉的知識也都具備了,家長再過分苛求孩子的分數(shù),就不可避免會對孩子造成過剩的壓力。在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的前提下家長再幫助和引導孩子爭取更優(yōu)秀的成績,這才是對待分數(shù)的合理態(tài)度。什么時候,我們的家長才能意識到:成績與成長相比,成長永遠是第一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