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中國式教育,就是要求孩子對家長的言聽計從,很多家長覺得自家孩子年齡還比較小,沒有具備那些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一出現(xiàn)問題就急著幫忙解決。其實這樣這是不可取的,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去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就是說,家長最好不要包辦或者代替寶寶,做一些寶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失去了鍛煉自己的機會,寶寶的自主能力就會隨之退化。我們可以陪在孩子身邊引導他們,然后給孩子足夠的鍛煉機會,適當?shù)臅r候給與一些幫助以及鼓勵。 1、自己吃飯 當寶寶想要自己主動進食時,只需要給他系上布兜,桌子上鋪墊抹布或者抽紙即可。孩子自己吃飯時可能會把飯菜撒得滿處都是,身上也弄得到處都是,但是不要因為這些而責怪他,阻攔他學習的機會。 2、自己選擇 讓寶寶可以自己選擇玩兒什么,有一個小房間專屬于他的玩具存放、活動區(qū),可以給予他適當?shù)膸椭?,并告訴他結(jié)束之后要把房間整理成原來的樣子。 3、自己選擇穿什么衣服 讓寶寶鍛煉自己穿衣服的能力,挑選自己喜歡的顏色、款式,這樣有利于孩子的性格培養(yǎng)。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都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從飲食起居,到如何選擇好的學校再到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幾乎沒有什么他們不管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少些磕碰,少走彎路。 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最不可缺少的,不過父母在這里扮演的角色應該是監(jiān)督者、建議者,而不應該是主宰者。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父母應該讓孩子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孩子放學回到家以后,也盡量讓他放松放松!長期持續(xù)被動學習不但不利于孩子自主能力的提升,反而會扼殺了孩子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