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放開都兩年多時間了,可收效似乎不是很明顯。于是,有人感慨,從前是“想生但不讓生”,現(xiàn)在變成了“讓生卻不想生”。見情形如此,國家都有點著急了。
8月6日,《人民日報》發(fā)表的《生娃是家事也是國事》,又將獎勵生育這個話題推到了全民關注的焦點中心。
-
其實,也不是中國一個國家遇到“不想生”的問題啦,世界上不少國家都在被這個問題困擾。為了讓本國老百姓生娃,一些國家的政府可以說是用盡渾身解數(shù),推出的鼓勵生育政策五花八門。 那么,時至今日,這些政策究竟成效如何,話不多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法國:媽媽只管生,政府幫你養(yǎng) 先說錢: 這方面法國政府可以說是相當大方,針對有孩子的家庭,他們每月會發(fā)放300-1000歐元(約2300-8000RMB)左右的生活補貼給父母,而且孩子越多補得越多。 此外,伴隨孩子的成長,上學補貼、住房補貼、照看孩子補貼、免費獲得公交鐵路及假期優(yōu)惠券等各種獎勵會源源不斷地輸入家中,政府簡直是隱形的圣誕老人了。至于低廉的醫(yī)療和教育費用,他們都懶得炫耀了,這些不應該是標配嗎? 一句話,媽媽們別怕,你只管生,政府幫你養(yǎng)。 再來說說對生娃女性的優(yōu)待方面: 首先是超長待機的帶薪產(chǎn)假。來來,一起念:1胎4個月;2胎6個月;3胎12個月……想在工作崗位奮斗到最后一刻嗎?沒門,公司會讓孕媽媽從預產(chǎn)期前一個月就開始休假,生完娃后,最長還可以申請3年育兒假,只要你利用空余時間把工作處理好就行。 擔心帶娃影響工作,事業(yè)受阻?不存在的,法國女性生娃重返職場后,仍然可以做原來的工作,不會受到排擠。 更難得的是整個社會風氣走向的轉(zhuǎn)變: 在法國,全職奶爸和全職媽媽一樣受人尊敬。爸爸喂奶換尿片溜娃,個個業(yè)務水平杠杠滴,反倒是不好好陪伴子女的家長會被人詬病不負責任。 02 新加坡:砸錢沒能砸出好效果 新加坡的生育率應該算是世界最低的國家之一。政府為了鼓勵大家生娃也是絞盡腦汁想辦法,不斷調(diào)整獎勵措施,將鼓勵生育的標語放在最顯眼的場所等等。 第1胎和第2胎寶寶一出生,政府二話不說立馬獎勵6000新幣(約30000RMB); 接著,考慮到寶寶的未來,你可以往孩子的兒童發(fā)展儲蓄賬戶里存錢(最多存6000新幣),家長存多少,政府也往里存相同的金額。 所以總的算一下,第一二胎政府最多會發(fā)12000新幣(約60000RMB)獎勵。 3胎及以上最多獎勵20000新幣(約100000RMB)。 再說說各類補助: 例如稅務回扣,政府會免除父母中一方要交的稅(不過新加坡的稅貌似本來就不高?。?。發(fā)放受孕分娩費,增加父親育兒假,房屋補貼等。 砸錢之外,新加坡還推出了很多讓人大跌眼鏡的宣傳: 這項舉措應該是致力于思維的改變吧。比如此前新加坡部長勁爆的發(fā)言:“小空間也能為愛pa pa pa!”;地鐵里隨處可見的鼓勵生育廣告……無不彰顯新加坡政府想要提高本國生育率的決心。 03 韓國:大學開設婚姻家庭課 也救不了低生育率 和新加坡一樣,韓國的生育率也是低到地底。為了改變這個令人心塞的狀況,韓國政府也是下血本,擲重金、建托兒中心等鼓勵生育。 還是先說錢: 懷孕后,政府先獎勵50萬韓元(約3000RMB),以示鼓勵;生娃之后,立馬再獎20萬(約1200RMB),恭喜恭喜;之后的一年,每月還能領到30萬補助(1800RMB),多生多得。 正如人民日報評論文章所說,“生育孩子對于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意義。不想生育只是很多人面對巨大現(xiàn)實壓力而被動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面對低生育率,政府應該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