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0--4歲視力發(fā)育標準
2015年6月6日為第19個全國愛眼日,去年愛眼日主題為“關愛青少年眼健康”,青少年保護視力、緩解視疲勞,再一次成為家長關注的話題。對于孩子來說,擁有一雙健康的眼睛是日后學習和工作良好的保證。可是,不少小朋友很小年紀就開始戴著近視眼鏡。事實上,要讓孩子從小擁有明亮的雙眼,4歲開始就要定期檢查視力! 0--4歲發(fā)育標準
寶寶的視力發(fā)育會存在著個體差異,有的可能提前一些,有的則稍晚。只有出現(xiàn)明顯的遲鈍,才有可能是視力障礙。但是,兒童視力的發(fā)育是有著普遍規(guī)律的,要想知道孩子的視力發(fā)育是否正常,媽媽首先了解不同年齡階段正常的視力范圍。媽媽不妨對照一下寶寶視力發(fā)育標準。
二、寶寶4歲起要定期檢查視力、
從寶寶出生開始一直到六歲,是視力發(fā)育的黃金時期。根據(jù)統(tǒng)計,學齡前幼兒視力不良的比率為10%、小學一年級學生的近視比率為20%。對于孩子的視力問題,如果能及早發(fā)現(xiàn)便能及早采取治療措施,治愈的機率也會更加高。因此,寶寶從4歲開始就應該要定期檢查視力了哦!
專家建議,媽媽最好每3-6個月給寶寶做一次視力檢察,有條件的還可以在這一階段進行1次散瞳驗光。 其實,視力檢查很簡單,媽媽只需買個國際標準的視力表掛在墻壁上就能輕輕松松地給寶寶進行視力檢查。要注意的是,即使寶寶看不清楚最下面的一排,也沒關系,一般的只要達到5.0左右就是正常視力了。
三、如何給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檢查視力
新生兒:瞳孔對光反應 手持手電筒,先遮住寶寶一側眼睛,然后用手電筒光照射未遮住的另一側眼睛。如果被光照射后瞳孔立即縮小,屬正常視覺反應。同法測試另一眼,瞳孔若不能隨光照縮小則為異常。
2個月寶寶:固視反應和瞬目反應 把奶瓶或玩具放在寶寶面前,如果寶寶在看到眼前東西的一瞬間表現(xiàn)出眨眼動作,則屬正常視覺反應,即瞬目反應;隨后寶寶的眼睛會對眼前的東西盯視一定時間,這就是所謂的固視反應。寶寶再大一些,眼睛還能隨著所盯視東西的移動而移動。 3—4個月寶寶:視運動眼振現(xiàn)象
把一個有黑白相間條紋的圓筒放在寶寶眼前,同時水平方向移動、轉動這個圓筒,觀察寶寶眼球是否追隨圓筒左右來回轉動。如果眼球隨著轉動,即為正常視覺反應。 2歲以下寶寶:客觀觀察法 2歲以內用客觀觀察法,寶寶6月近物能抓住;8月存在跟隨目(大人手指到哪,寶寶眼光看到哪,并固視不動);1歲準確指鼻孔;2歲走路避開物。另外,4—7個月的寶寶,如果視力存在問題,爬行和玩玩具的舉止行為,通常比同齡的寶寶動作緩慢、準確度低,顯得有些笨手笨腳。
3-5歲:手式、動物式形象檢查法 3—5歲的寶寶可用手式、動物式形象視力表檢查。需注意的是,要早一些在家中耐心教會寶寶認識視力表,并要反復測查,否則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5歲以上:成人視力表檢查 5歲以上的寶寶,可用成人視力表檢查。如果合作得好則能測出視力。我國兒童不同年齡段正常視力為,2歲:0.4—0.5,3歲:0.5—0.6,4歲:0.7—0.8,5歲:0.8—1.0,6歲:1.0或以上。
永康溫馨提示:如果按上述方法檢測,發(fā)現(xiàn)寶寶的視力有問題,家長最好及時帶寶寶到醫(yī)院檢查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