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王城戀太 于 2018-10-22 16:55 編輯
“我家孩子的專注力很差,經(jīng)??磿粗粗屯嫫鹆送婢??!?/font> “孩子根本沒法持續(xù)做一件事情超過30分鐘,不是犯困就是被其他東西吸引去了。” 媽媽們還記得小花貓釣魚的故事嗎?沒法集中精力釣魚的小花貓,最后一只魚也沒釣著,如果不注重專注力的培養(yǎng),孩子長大成人后,很有可能在自己的事業(yè)上也難成一事!
2歲以前的寶寶,因為缺乏定向?qū)W⒘?,大多?shù)情況下沒有辦法做到安靜地投入與某一件事情。
大約到2歲半以后,寶寶的專注力會有一個顯著的提升,在這之前我們需要做的是遵循寶寶發(fā)育規(guī)律,耐心地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秩序。
寶寶專注力的培養(yǎng) 離不開無干擾空間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不必要的操心和過多的干預是每個家長都忍不住犯的毛病。 寶寶學習一項技能都講究最合適的時期,媽媽們千萬不要心急。 從小給寶寶創(chuàng)造一個只屬于他自己的無干擾空間,當寶寶在做自己的事情時,不要輕易地打擾他,不管他是在玩玩具或者只是對著自己的小肉腳發(fā)呆。 這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孩子專注力的一種可行方法,更是對孩子的尊重。 1、參與而不是打斷 很多家長會覺得不打斷寶寶是不是就意味著我不能和他交流,久而久之會不會讓寶寶的性格更變得內(nèi)向? 其實“不打斷”的關鍵點在于,將做什么的主導權交由寶寶自己來決定,告訴寶寶他可以盡情做他喜歡的事情,玩玩具、閱讀、繪畫,甚至發(fā)呆。
而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嘗試自然地加入寶寶的“游戲”中,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打斷。
2、打斷前給個緩沖 現(xiàn)實生活下,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突發(fā)狀況而不得不去打斷孩子,這個時候脾氣稍微暴躁一點的孩子往往會表現(xiàn)得不耐煩,拒絕參與媽媽們提出的另一項活動。
其實這個時候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切換狀態(tài)緩沖的出口,比如在孩子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之前,跟他約好1小時之后的計劃,同時在打斷前10分鐘口頭提醒孩子。 這樣在這10分鐘里,孩子就能主動做好轉(zhuǎn)移注意力的準備,而不是被家長強行打斷。 看似短暫的10分鐘,制造了一個緩沖的機會,讓孩子不會被突如其來的變故打斷而生氣。
3、把握參與度很重要 在孩子的充滿矛盾沖突的成長過程中,把握不好參與的度是每個家長的通病。 每個家長都希望能靠自己“過來人”的經(jīng)驗減輕孩子成長過程的“痛苦”,于是出現(xiàn)很多夸張的代勞現(xiàn)象,比如早上害怕孩子遲到,擠好牙膏接好洗臉水;害怕孩子偷懶,全程盯著孩子做作業(yè)。 這些都是屬于成長路上,孩子必須要獨立面對的內(nèi)在矛盾。 一旦父母卷入這種內(nèi)在矛盾時,最典型的感受就是覺得自己進退兩難:一方面覺得這么給孩子這么大壓力不好,另一方面又被孩子不專心做作業(yè)、各種拖延弄得心煩不已。
久而久之,弄得自己心力憔悴,這樣的痛苦和矛盾來源于家長把孩子需要自己獨立解決的問題,比如如何平衡學習和游戲的時間,如何加強時間觀念,轉(zhuǎn)化成了自己的問題。
不僅為自己徒增煩惱,還剝奪了孩子在內(nèi)在矛盾中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適應的過程。 更糟糕的是,屬于孩子的內(nèi)在矛盾轉(zhuǎn)化成了親子間的沖突。
家長插手太多,孩子反而無法自我成長,所以當孩子經(jīng)歷成長中的矛盾時,不妨試著放手給他更多權利和自主性。
親子共讀 能有效提高孩子專注力 睡前親子共讀是提高孩子專注力的有效方法。
科學研究表明: 親子共讀時,孩子大腦的前額葉部位會得到刺激,長期堅持親子共讀的孩子,語言、認知能力,以及自制力和專注力也會比較好。
很多家長會問,讓孩子聽時下流行的手機語音故事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嗎? 確實,語音故事為很多家庭育兒帶來了便捷,但是語音故事和親子共讀完全不是一回事。
語音故事缺乏親子間的互動,與親子共讀比起來缺少家長在給孩子講故事時的肢體和眼神交流。 這些看似細節(jié)的東西能夠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jié),效果好一點的還能促使孩子對故事情節(jié)深層次的思考,這一點是手機上生動有趣的語音故事怎么也做不到的。 長期聽語音故事的孩子還有可能會對真實閱讀產(chǎn)生厭惡。
另外,科學研究表明: 與陌生人的聲音相比,父母的聲音尤其是媽媽的聲音,能更強地激活孩子大腦的多個腦區(qū),促進大腦的成長和發(fā)育。 所以提高孩子專注力 親子共讀不能只依靠APP或假手于人 父母的陪伴 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助力!
|